主頁   http://sunfc.school.hk/pe  
體育科
今天: 2024-03-19
SMTWTFS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搜尋
關鍵字:
學界快訊

男丙手球賽程

男丙足球賽程

丙組籃球賽程

女丙排球賽程

 最新消息
年度:
圖文

大部分中國人一直以來都存著『勤有功,戲無益』的觀念,但我們卻必須認識到「體育」是有別於「遊戲」。劉永松(1999)就對「體育」作了以下的敘述:

“體育是一個正式的教育活動,旨在通過運動教育使學童了解並發展其身體潛能,加強其適應社會環境及學習能力,以求學童能在認知、情緒、心理、運動技巧、能力、社交和五育方面得到平衡的發展。”

至於遊戲及各式各樣的休閒 / 娛樂活動,雖然當中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教育意義,但這等活動大多是追求快樂的活動,主要目的都是從中舒緩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壓力。

體育在西方社會普遍被認為扮演著積極而必須的角色,能直接或間接地使青少年潛移默化,從而接受社會推崇而認可的價值觀及行為典範。雖然體育是以遊戲和運動等活動為教材,但本質仍然是以教育為依歸,至於遊戲和運動,只是體育的一個教育手段和工具。總括來說,體育也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它能充實人們的生活經驗及促進適應能力。以下將會透過一些外國及本地的研究報告,進一步探討「體育運動」與「健康」和「學業」的關係。

體質可說是人體強弱的標誌,它一方面是「先天」的做就,而另一方面則可憑「後天」的鍛煉而得以改善。即使一個人的先天條件不足,通過合理的體育鍛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補足和改進。許多科學研究均指出,經常參與體育運動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美國一項研究估計,每年因國民缺少運動和癡肥而引致疾病的醫療開支,約佔公共醫療支出的百分之九(即 940 億美元)。澳洲的一項研究亦推算出,如果在整體人口中,做適量運動的人數每增加百分之一,國家每年用在醫治冠心病、結腸癌和糖尿病三種疾病的經費,便可省回 360 萬澳元。

此外,1980 年代英國一份歷時三載的研究“The Training of Young Athletes (TOYA) Study”亦指出運動訓練不但有助提高身體攝取氧氣的能力及加強肌肉的力量,而且更不會對青少年的生長及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再者,他們亦發現運動員普遍都過著較為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中包括較其他孩童少看電視、吸煙及酗酒等(Baxter-Jones 與 Helms,1996)。

那麼,香港人的運動量又是否足以促進健康呢?香港康體發展局就曾委託中文大學的許世全博士進行了一項深入的研究,只可惜得到的結果並不理想。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

  1. 只有約四分之一的成年人(24%)和三分之一的年青人(32%)能做上足夠的運動 ,使身心健康。

  2. 雖然有一半的青少年和四成的成年人曾做運動,但參與的程度仍未足以令他們遠離因運動量不足所引致的疾病。

  3. 超過三分之一(36%)的成年人及 18% 的青少年都過著久坐而少運動的生活,此等生活都使他們容易患上各類的都市病。

研究報告還指出,香港巿民大多忽視運動對健康的重要,當中尤以年青人和中年人的情況為甚,雖然長者較年青人稍為重視運動,但程度上亦只較年青人略高。因此,大眾實有需要明白從事體育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並且要身體力行地去幹。

至於體育運動與學業成績的關係,香港康體發展局亦曾委託香港大學的凌翰華博士進行了兩項研究。第一份研究的發現包括:

  1. 積極參與體育課以外的體育活動與良好的學業成績有關。學業成績好的學生,也定期參與其他課外體育活動。

  2. 成績良好的學生平均每星期參與三數次的課外體育活動。

  3. 學業成績與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相輔相承關係,在十五歲或以下的學童中尤為明顯。

  4. 在自我評估成績不佳的學生中,較大多數是從不或甚少參與課外體育活動。

  5. 不同學業成績組別的學生中,對運動類別的取捨並無明顯分別。

  6. 成績良好的學生中,參與運動的原因主要是「促進健康」和「保持良好的體能」。而「溫習功課」是同學不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

研究結果顯示,學業成績較佳的學生是較多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一群。較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對自己的體能狀況也有較佳的評價。

第二份研究亦再次印證了凌博士首次研究的發現。研究結果顯示,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尤其是男生,會對自己的學業表現較有信心。是次研究亦指出,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不會嚴重影響實際的學業成績。雖然這次研究未能有力地引證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是有利於學業成績,但即使運動不一定有助學生取得好的成績,仍不會對大部分學生的學業構成壞影響。這次研究亦發現,體育參與及學業表現的關係,亦會因「學校成績組別」這個因素而變得複雜。報告指出,高成績組別的學校一般都擁有較佳的體育設施及活動安排,所以學生亦會較主動參與運動。這類學校不但擁有學業和運動皆能兼顧的學生,亦能營造一個鼓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環境;相反,無論學業成績是優是劣,低成績組別學校的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都較少。

最後,希望借助陳以誠醫生(2002)引述的一項本地研究來說明「溫習功課」並不足以是不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藉口。該項研究指出,有 65% 的小學生每天溫習兩小時以上,但每天看電視超過兩小時的卻有 70%。因此,最重要的還是適當地分配時間。


References

文章內容轉載自香港體育教學網

請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5.01 或 Netscape 4.7 以上瀏覽
最佳瀏覽解像度為800 x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