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http://sunfc.school.hk/ch  
中國歷史
 DBQ明太祖+土改

參考答案

 

a

i   根據資料一,下列哪些為明太祖大興獄案的原因?試把正確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寫在答題簿內。(2分)

 

AC2分)

 

ii  根據資料二,明太祖曾掀起哪些著名獄案?試援引史實加以說明。(4分)

 

胡惟庸案:胡惟庸原是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時的僚屬,他擔任宰相期間,行事專斷,結黨營私,引起太祖的不滿。洪武十三年,太祖以「擅權枉法,圖謀不軌」的罪名殺掉胡惟庸。胡惟庸死後,太祖又以懲治「胡黨」為名,處死與胡惟庸來往的功臣宿將和官員,最終約有三萬多人被株連殺害。(2分)

 

藍玉案:藍玉原是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將領,後來他屢次立功,升為大將軍,並被封為涼國公。但是,他恃功專橫,多行不法。洪武二十六年,藍玉被控謀反。太祖下令處死藍玉,誅其三族,同案被株連而死者多達一萬五千人。(2分)

 

iii 承上題,資料二對理解題(a)(ii)的獄案有甚麼作用?試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加以說明。(4分)

 

資料二能夠補充說明明太祖實行嚴刑誅戮政策的原因。(2分)

 

資料二指出:「明太祖必須思考自己死後明朝政局的問題」,並強調「興起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兩次大獄,對功臣一網打盡」。說明太子懦弱,明太祖為防自己死後,功臣恃功跋扈,於是如資料一所言:「獄案於是大興」,實行「血腥的屠殺」。(2分)

 

iv 有人認為資料一和資料二提供的信息,都不足以說明明太祖所採取的「恐怖統治」政策。試援引資料一和資料二以外的史實加以分析。(6分)

 

資料不足:資料一和資料二只討論了明太祖希望藉大興獄案整頓吏治等原因,以及描述這些大獄使大批朝臣無辜被殺戮,使臣僚人人自危。但沒有提及他採取「恐怖統治」的其他政策內容。(1分)

 

嚴刑治國:明太祖立法嚴苛,主張「以重典馭臣下」。《大明律》規定大臣不經朝廷批准而擅自選任官員者處斬;貪贓六十兩以上者即須梟首示眾。又因官員貪污不法而屢興大案,空印案、郭桓案便是著名的例子。兩案連坐被殺的人數以萬計,令官場人心惶惶。(2分)

 

特務政治:「錦衣衞」本為一支負責保衞皇宮、掌管儀仗的親軍。明太祖特別給予錦衣衞偵察臣民私隱、逮捕叛逆的權力。錦衣衞掌侍衞、緝捕、刑獄之事,權力凌駕於刑部、大理寺等司法機構之上,是一個直接奉皇帝旨意辦事的特務組織。又錦衣衞所設監獄,稱為「詔獄」,其他司法機構無權過問。(2分)

 

折辱大臣:明太祖對大臣極盡折辱,朝臣覲見必須「跪對」;奏對忤旨的要受「廷杖」,不少大臣被當廷杖死。此外,太祖還對大臣的奏章斷章取義,每當懷疑臣下有譏刺之意,便施以嚴刑。(1分)

 

v  明太祖的「恐怖統治」政策對明朝政局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試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並援引史實加以分析。(4分)

 

免除後患:皇太子朱標早逝,皇太孫朱允炆年幼,功臣卻「恃功驕縱違法」,功高難制,威脅君主的地位。明太祖籍胡惟庸案、藍玉案等屢興大獄,整肅功臣宿將,又厲行嚴刑峻法,利用跪對、廷杖等方式折辱大臣,既能進一步集中君權,提君主威權,更能免除幼弱的子孫無力駕馭羣臣的後患,鞏固朱明江山。(2分)

 

士風衰靡:明太祖誅殺功臣,又規定臣下奏事應對必須跪對,又動輒廷杖百官。加上特務橫行,宦官專權。因此,官員大多因循苟且,只知明哲保身,不敢諫諍君主,甚至只懂揣摩上意,阿諛奉承,既無助振興朝綱,更使士風衰靡,暮氣日深。(2分)

 

b

i資料三與哪宗歷史事件有關?試把正確答案的英文字母寫在答題簿內。(1分)

 

A1分)

 

ii資料三的事件在以下哪一個時段發生?試把正確答案的數字寫在答題簿內。(1分)

 

k1分)

 

iii根據資料四,中共在建國初年還推行了甚麼運動?試援引相關史實,加以說明。(2分)

 

從資料四的宣傳畫中,「打土豪!分田地!」、「鬥爭惡霸地主」等標語,可見中共在建國初年還推行了土地改革運動。(1分)

 

中共在建國初年,農村的土地分配並不平均。中共認為地主及富農佔農村人口約百分之十,但佔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佔人口大多數的僱農、貧農和中農卻大多沒有土地。因此,中共自建國後,先後在全國各地開展土改運動。透過發動農民參與,沒收地主的土地和財產,徵收富農多餘的土地,再重新分配給僱農、貧農及屬於中農類別的「佃中農」。(1分)

 

iv宣傳畫作為歷史資料有甚麼優點和局限?試根據資料四,各舉一項加以說明。(4分)

 

優點:宣傳畫具有反映當時政策和民生狀況的優點。例如:從資料四可見,當時以「打土豪!分田地!」為口號,可見土地改革運動主要是沒收地主的土地和財產,再重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另外,從「鬥爭惡霸地主」的標語,可見土地的打擊對象為地主。(2分)

 

*局限:宣傳畫乃政府的宣傳工具,其製作目的是宣傳政府的政策,但內容或會偏頗,甚至隱瞞某些歷史事實。事實上,土地改革不但使地主失去財產,甚至無辜被迫致死,本來應受保護的富農和部分中農也受到打擊,導致社會人心不安,這些在資料四的宣傳畫都未有反映。可見資料四的宣傳畫對土地改革的描述並不全面。(2分)

 

v中共在建國初年推行的政治運動和經濟措施有何特色?試援引資料三和資料四加以說明。(4分)

 

中共無論是推行政治運動或經濟措施,都是發動羣眾參與,或舉辦羣眾大會,以造成強大的輿論和聲勢,利用羣眾力量,甚至鼓勵他們互相鬥爭起來,以推展運動。(2分)

 

資料三的鎮反運動,強調「廣大城鄉人民同心協力」,以發動羣眾檢舉反革命分子,並舉辦羣眾大會,動員羣眾對土匪、特務等進行控訴。(1分)

 

資料四的土改運動,也是發動農民羣眾參與,以羣眾的力量迫使地主和富農交出土地和財產。(1分)

 

vi承上題,中共在建國初年推行的政府運動和經濟措施對政局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試根據資料四和資料五,並援引史實加以分析。(8分)

 

鞏固政權:就資料三所見,建國初年,國民黨特務四處進行破壞活動,如僅北京一地,就已破獲了較重大的特務破壞活動案件一百七十多宗。因此,中共在1950年發動鎮壓反革命運動,以肅清國民黨的殘餘勢力。在土改運動中,增加了貧農參與政治的機會,他們更成為新政權的基礎,他們「翻身不忘共產黨」,有利鞏固中共統治。(3分)

 

改善民生:土改完成後,農民生活得到改善,農業總產值上升,政府稅收也增加約三成,經濟日漸恢復。而且,農民積極生產,能為國家工業化提供糧食、原料等,有利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推展。(2分)

 

社會不安:在鎮反運動中,部分地區推行過嚴,冤枉錯判的案件頻生,一些無辜平民被錯列為反革命分子。在土改運動中,地主不但失去土地及財產,甚至無辜被迫害致死;本來應受保護的富農和中農,也受到打擊。人們生活於惶恐之中,社會上瀰漫一片不安情緒。(3分)

 

請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5.01 或 Netscape 4.7 以上瀏覽
最佳瀏覽解像度為800 x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