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http://sunfc.school.hk/ch  
中國歷史
 DBQ北宋+改革開放(樓價漫畫)ANS

 

參考答案

 

a

i   根據資料一,宋代建國初期面對甚麼管治問題?(2分)

 

✽ 管治問題:軍人權力過大,以至能夠擁立君主。(1分)

 

✽ 根據資料一內容引證:宋太祖黃袍加身是五代兵士擁立皇帝的第四次。(1分)

 

ii  承上題,資料二的數據對理解題(a)(i)的管治問題有甚麼作用?試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加以說明。(6分)

 

✽ 作用:補充說明資料一地方及軍人勢力對君主帝位的威脅。(2分)

 

✽ 根據資料一說明:五代時出現國擅於將、將擅於兵的局面,反映軍人能夠統領軍隊,直接威脅君主的帝位。(2分)

 

✽ 根據資料二說明:五代十四位君主中,有九位是依靠兵變篡位或自立的形式登上帝位,以數據補充說明當時軍人直接爭奪帝位的實際情況。(2分)

 

iii 根據資料三,趙普建議宋太祖如何解決題(ai的管治問題?(2分)

 

建議:削弱藩鎮的權力、財政及軍權。(1分)

 

✽ 根據資料內容引證趙普建議宋太祖奪去藩鎮的權力,控制他們的財政,收回地方上的精兵。1分)

 

iv 承上題,宋太祖如何落實趙普的建議?試援引史實加以說明。(6分)

 

✽ 奪去藩鎮的權力:每有節度使來朝,朝廷便安排他們到其他地方執行任務,或令他們留居京師,使其失去地盤憑藉;如遇節度使亡故或離任,朝廷便收回他們的領地,改派身負中樞職銜的文官接任,即差遣中央官員兼任「權知某州事」。他們一般任期三年,期滿即調任他職,因而只屬臨時性質,有助收回地方權力,避免重演藩鎮割據的局面。(2分)

 

控制他們的財政:朝廷規定,各州所收賦稅,除必要開支外,其餘全部上交國庫,不得擅留,務求地方財權盡歸中央。另外,為了確保地方賦稅能上供中央,朝廷特設轉運使一職,並規定各州的財務帳籍必須按時申報本路的轉運使。轉運使的職責在保證各州的賦稅上供中央、調撥各州財賦作軍政開支及稽考各州帳籍儲積,地方財權由此收歸中央。2分)

 

收回地方上的精兵:宋太祖即位之初,即銳意收回各將領的權力。宋太祖除了收回地方將領的軍權,也收回禁軍的兵權。後來,為防武將擁兵自重,朝廷通常會以文官掌管軍事職務,即使是管理全國軍政的樞密使,亦以文人出任。宋初,太祖常以文官接替來朝節度使的職務。而掌一路兵馬的經略安撫使和統兵作戰的將帥,亦大多由文臣擔任,實行以文制武,以防軍人擁兵自重。為防將領長期專統一地兵馬,太祖更行「更戍法」,規定每三年禁軍須調換防區,但將領不須隨兵易防,使「兵不專將,將不專兵」。2分)

 

v  有人以「地方貧弱」和「對外弱勢」來形容(a)(iii)方法的影響。試各援引一項例證支持這兩個說法。(4分)

 

地方貧弱援引例證:

地方的精兵和剩餘的稅收全歸中央,地方上只留有老弱的廂軍及僅供運作開支的財賦,無力作出建設。/

當金兵攻陷汴京後,各地均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使金人能夠一舉佔領北方,宋室只得南遷。

(任選一項,2分)

 

對外弱勢援引例證:

北宋實行更戍法及以文人掌軍事,使北宋對外戰爭勝少敗多,要向西夏及遼國付出龐大的歲幣以維持邊地的和平。/

北宋末年,宋金簽訂「海上之盟」,共同進攻遼國,但北宋軍隊屢戰屢敗,不但未能收回「燕雲之地」,更因失去遼國作為緩衝,而被金人直接進犯,攻陷汴京,徽、欽二帝被俘虜,北宋滅亡。

(任選一項,2分)

 

b

i   資料四的「鄧小平時代」是由以下哪一個政策開始?試把正確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答題簿內。(2分)

 

C 改革開放2分)

 

ii  資料四對「鄧小平時代」有甚麼評價?試根據資料四,加以說明。(4分)

 

✽ 評價:資料四認同「鄧小平時代」的經濟成就。2分)

 

根據資料四內容引證:「鄧小平時代」是近百年來中國生產力水平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經濟最繁榮的時代。1分)

 

✽ 根據資料四說明:資料四以「鄧小平時代」為中國近百年最繁榮的時代,繁榮是褒義詞,表示作者認同「鄧小平時代」的政績。(1分)

 

iii 根據資料五,中國的經濟出現了甚麼問題?(2分)

 

✽ 經濟問題:一般市民的工資增長完全追不上樓價升幅,只能望房興嘆。(1分)

 

✽ 根據資料五內容引證:漫畫以「望房興嘆」為題。/漫畫列出了市民每月工資以及樓房的售價,並以「=?年工資」來表示兩者的差異。(任選一項,1分)

 

iv 漫畫作為歷史資料有甚麼優點和局限?試根據資料五,各舉一項加以說明。(4分)

 

✽ 優點:漫畫以形象化的方式表達歷史事件及現象,使讀者更易於明白。(1分)

✽ 根據資料五說明:畫家將樓房置於市民之上,表達樓房是市民的沉重負擔。/漫畫中有表示樓房「=?年工資」的句子,反映樓價過高。(任選一項,1分)

 

局限:漫畫受篇幅所限,或囿於作者的主觀看法,未能全面反映歷史事件的面貌。1分)

✽ 根據資料五說明:資料五漫畫雖把市民的困難表達出來,但沒有交代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及政府的相關回應等。1分)

 

v  題(b)(i)的政策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試根據資料四和資料五,並援引史實加以分析。(8分)

 

✽ 正面影響:中國的經濟蓬勃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根據資料四論證: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國家的經濟處於近百年來的最高、最繁榮的水平。1分)

✽ 援引史實分析: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至二十世紀末,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二十多倍,並居於世界前列。改革開放後,中國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引入外資,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中國吸引大量外國企業到來投資,使中國成為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通過對外交流,中國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改善了中國企業的經營效益,以及使中國的工業得以迅速發展。二十世紀末,人民的收入不斷增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改善,生活素質大大提高。(3分)

 

✽ 負面影響:通貨膨脹及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

✽ 根據資料五論證:樓價不斷攀升,影響民生。(1分)

✽ 援引史實分析: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期間,採取先沿海、沿江,後開放內陸的策略,在沿海地區發展經濟特區和開發區等,使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蓬勃。但相對而言,陝西、貴州、青海等內陸和偏遠地區,由於交通運輸困難,較難吸引外國資金及技術,造成東南地區與內陸經濟發展不平衡及地區之間貧富懸殊的問題。外資在沿海地區設立工廠,使大量國有企業因競爭力不足而倒閉,造成大批工人下崗,工人失業的問題日趨嚴重,使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更嚴重。自推行改革開放後,政府開放價格控制,並實行市場經濟體制,通貨膨脹、樓價不斷上升等問題隨之而生,民生問題也隨之惡化。(3分)

 

 

請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5.01 或 Netscape 4.7 以上瀏覽
最佳瀏覽解像度為800 x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