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ttp://sunfc.school.hk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三年期的發展重點:

 

        校長、副校長和相關的主任於201934日和313日兩天出席了教育局主辦的「整體課程規劃學校領導人員工作坊(中學)」,加深管理層對課程更新的持續發展/未來發展方向的了解(包括《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所提出更新後的七個學習宗旨和主要更新重點註一。我們能藉此機會反思本校在學與教」、「學生成長支援」和「教職員發展」各範疇的發展方向,按照校情及社會對學生期望等因素有策略地規劃下一個三年計劃。我們經過反覆深入檢視與討論,團隊一致同意參照《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 主要更新重點,配合學校的發展優次,融入未來三至六年的學校發展計劃內。因此,我們2019-2022三年期的關注事項(按優先次序排列)定為

 

1.       透過課程的規劃、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推廣及全方位學習經歷,培養學生自律守規及正向人生態度

2.       學生的學習需要及多樣性致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所長,從而建立學習自信

3.       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劃,建立反思文化,以配合學校發展的需要。

  

          可是,三年的第一年(即 2019-2020 年度)上學期遇上社會事件的影響而停課 7 ,下學期更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 202023日(星期一)至 526日(星期二)停止面授課近 4 個月。縱使教育局宣2020527日(星期三)中三至中五恢面授202068日(星期一)中一至中二恢面授,但只實行半日上課,並在通告中表明學校不應在進行課堂以外的另一個半天安排學習或其他活動(包括補課),避免大量學生一整天在學校活動

 

          因此,2019/202021/22學校發展計劃》内第一年策略大綱中的大部分措施或計劃受到很大的影響,2019/20 周年校務計劃書》内的部分計劃也未能開展,在重點發展項目的目標上未能完全落實。經法團校董會通過批准,我們將2019/202021/22學校發展計劃》作適度調整,將發展周期順延一年,修訂為《2020/212022/23 學校發展計劃》。

 

         在商討修訂學校發展計劃時,老師們皆認為持續社會事件影響,學校更加需要鞏固和諧關愛的校園文化,增強師生間的溝通、接納及互信,加強學生的歸屬感。同時,學校也可以配合教育局的「中華經典名句」活動強化正向教育,以幫助學生學習以正面的態度面對負面情緒和經歷做到「君子和而不同」,互相尊重,發掘、培養和發揮學生的個人長處和潛能,促使他們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多月,停課期間,不同科目教師都要緊守崗位,付出時間和心血,透過不同的模式例如Google classroomeClassyoutube video、附上語音講解的PPT和錄製視像講解等),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練習和回饋,全面落實「停課不停學」。由202039日(星期一)開始,老師們把課堂由面授改為網上實時每星期五天,每天四節Zoom Cloud Meeting件作實時視像教學。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利用網絡或電子平台進行學與教活動的認受性,老師和學生漸漸掌電子教學及學習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減輕因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帶來的困難。

 

          教育局202076日及79視學人員到校進行重點視學,了解學校在停課期間支援學生學習及發展的策、推行及評估的工作,以及復課後的跟進。她們對學校的安排給予高度的肯定評價(詳情請參閱《重點視學報告》)。學校可以利用此次機遇引導學與教的範式轉移,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習動機

 

          外,教育局通告第6/2020號說明20209月起推行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建議的項目,其中包括為香港教師建立專業階梯專業階梯以「T-標準+」描述的校長及教師專業角色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並以三個核心元素為基礎,包括教學專業能力、專業操守和價值觀、反思求進以達自我完善的精神。由2020/21學年起,在職教師須於每三年周期中,劃出不少於30小時參與有關「教師專業角色、價值觀及操守」及「本地、國家及國際教育議題」兩大範疇的專業發展課程/活動,每範疇須最少佔6小時。

 

 

          我們參考了上述的情況,2020/212022/23的三年期關注事項(按優先次序排列)略為調整

 

1.        鞏固和諧關愛的校園文化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學生正向的生活態度

2.        強化網絡及電子學習平台,學生的學習需要及多樣性致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所長,從而建立學習自信

3.        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劃,建立以「T-標準+」描述專業階梯,以配合學校發展的需要。

 

關注事項

目標

時間表

策略大綱

1

2

3

1. 鞏固和諧關愛的校園文化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學生正向的生活態度。

·      加強培育學生的責任感和承擔精神,成為自律守規的學生。

ü

 

 

·      推行「好人好事齊建樹」活動,強化學生的正面行為。

·      優化課室管理系統處理偏差行為的程序由學生成長支援組製定相關規則的標準,並向全體師生講解,讓大家有所依循。

·      優化「德育及公民教育」內容,培養學生正向的生活態度。例如以正面的態度面對負面情緒和經歷;發掘、培養和發揮個人的長處和潛能;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

·      定期舉行「全校大清潔」運動培育學生的責任感和承擔精神

·      透過班主任節增強師生間的溝通、接納及互信,加強歸屬

·      透過不同的全方位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社交、溝通、解難及待人處事的能力

·      增加推廣中華文化的活動,認識中國歷史,從而強化國民教育。

·      配合「中華經典名句」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共同價值觀,學習尊重包容、公正誠信、承擔責任、勤勉好學、仁民愛物及堅毅明

·     參加教育局的「和諧校園 反欺凌」運動,建構和諧校園和推動反欺凌工作。

·      利用電子平台和展示學生獲獎或比賽成績,增加學生的自豪感。

·      增加班主任的靈活性,將書劵改為飲品、文具或小食部現金劵,以獎勵學生,強化自律守規態度

·      增加大城小事分享,培育同學同理心。

·      與家教會配合,舉辦親子活動,鼓勵學生和家長參與義務工作

·      推廣中華文化,強化尊重他人,關愛別人,鞏固和諧關愛的校園文化

ü

ü

 

·      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學生正向的生活態度

 

ü

ü

2.  強化網絡及電子學習平台,學生的學習需要及多樣性致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所長,從而建立學習自信

·       各科在過往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電子教學及學習模式發展鞏固學生多元學習的能力。

ü

 

 

·      優化行政架構,將閱讀推廣組改組為多元學習策略組,有系統地推廣不同的學習/預習的方法

·     透過「電子學習支援」專責小組,從技術支援、教師培訓、行政支援及硬件設備安排等各方面,為教師及學生延續網上實時教學做好準備。

·     善用優質教育基金批准的「創新科技訓練創意、協作和解難能力」計劃,提升資訊科技設備,進一步推動電子教學學習。

·     資訊科技組和多元學習策策略組協助老師搜尋或開發更多教學軟件、apps和網上資源,以電子教學作為面授課堂補充

·     任老師教學時協助強化學生盡責堅毅的態度,學生成長支援組亦會配合 (例如:建立盡責及堅毅的品格及設定不同學習階段學習目標)建立全校性的氛圍。

·      強化「e悅讀學校計劃」,提供涵蓋多個題材和程度中英文電子書籍推動廣泛閱讀。

·      開發方便操作的統計工具,讓老師利用數據檢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果效。

·       強化學生的盡責、堅毅及富目標的品格,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ü

 

·       有系統地推動及落實資優及STEM教育,讓有潛質學生發展所長。

ü

ü

ü

·     強化資優及STEM教育委員會,一方面有系統地推廣及統籌校內及校外資優課程、活動及比賽,發展不同範疇資優學生的能力,增加他們的信心及成就感另一方面STEM的領導工作,統籌初中跨科協作,提升學生的創意及解難能力

·     增聘STEM資優教學助理協助老師日常的評估工作

·     學生的多元潛能建立資優學生人才庫。

·     推薦資優學生參加各大專學院及資優培訓機構的資優課程

·     聘請專業導師於課後安排拔尖課程STEM活動

·     利用簡單機械原理、電力學、電子知識、密碼學等,讓學生合作動手製作相關的機關道具。

·     利用全方位學習津貼傑出領袖學生舉辦英語交流團

·       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需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ü

ü

ü

·      強化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的角色及善用新增的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的人資源,支援有需要的學,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及效能

·     安排老師有秩序地接受照顧有學習多樣性學生的培訓

·     在課程或評估上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學習

·     推行「課堂支援」策略,由專責人員陪伴個別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上課,作個別支援

·     配合公開考試的要求,把中五和中六的及格分數稍為調低,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

·     與仁愛堂緊密合作,強化社工團隊(3位全職和一位兼職)的職能,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     透過外購專業服務,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支援

·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購置專業器材。

·     善用網課經驗,推動課後「zoom小組」的拔尖補底安排。

3.  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劃,建立以「T-標準+」描述專業階梯配合學校發展的需要。。

·      協助教師檢視個人學習進程及需要,以「T-標準+反思專業發展需要

ü

ü

ü

·     協助教師了解T-標準+的描述並以三個核心元素為基礎包括教學專業能力、專業操守和價值觀、反思求進以達自我完善的精神推動他們自我反思和專業發展

·      教師發展組參考T-標準+設定的培訓課程及目標,加入校本專業發展計劃為教師提供更有系統和更聚焦的專業發展機會。

·     利用教育局提供自我檢視工具,協助教師了解個人專業發展需要,並作出適當規劃,積極參與兩大範疇的專業發展課程/活動

·     鼓勵老師善用教育局所提供的培訓資源,接受不同範疇的培訓,並透過「電子化服務入門網站」系統記錄所修讀的培訓課程/活動資料,按年向學校呈交

·     學校定時檢視教師參與持續專業發展活動的情況,向法團校董會匯報

·     化老師支援學生的培訓,例如情緒支援、調解處理衝突技巧

·     鼓勵老師教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社交媒體,同時善用社交媒體欣賞學生

·     安排多元化的講座/工作坊,支援教師善用資訊科技及多元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     設教師加油站,按老師不同的需要(如課室管理、SEN學生的處理、教學、學生成長),彼此分享,交流心得。

·     透過活動分享,提供教學團隊互相認識及彼此欣賞的機會。

·     安排調堂或代堂,方便老師參與公開課的觀課。

·     充分利用新增的行政主任職位,重組校務處員工的職務安排,以減輕老師的行政工作,為老師創造更大空間作專業成長的規劃

·      建立欣賞、關愛的文化,燃亮教師「樹人」的使命與「任重道遠」的承擔,配合學生成長的需要,培育學生品格。

ü

ü

 

·      善用資訊科技及多元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並開啟其勇於創新的精神

 

ü

ü

 

註一:《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 主要更新重點包括:

加強價值觀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基本法》教育)

強化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學習

延伸「從閱讀中學習」至「跨課程語文學習」

推展STEM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

培養開拓與創新精神

推廣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經歷(包括與職業專才教育有關的學習經歷)

優化資優教育

加強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與教